-
陪读苦 何苦陪
一段时间以来,父母陪读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记者调查后发现,如今父母陪读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甚至还有父母为博士生陪读。而父母的一片苦心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孩子是如何看待父母陪读的?陪读热潮又何以形成?陪读究竟是好是坏?专家认为,无论陪读能给孩子带来哪些方便,但它确实存在太多的弊端,必须引起重视。 近日,南京发生了两件...
发布时间:2006-04-11 -
请不要“有了孩子,没了自己”
勤劳善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而奉献牺牲是中国父母最典型的特征。有的时候,父母常常会感叹:为了孩子,我们奉献了一切,甚至没有了自我。 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了孩子,没了自己”是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样做的利弊又会怎样?这也是父母意识中很值得反思的一大问题。在本次父母意识调查中,共有14项问题涉及这一领域。让我们分别来作些分析。 ...
发布时间:2006-04-11 -
好父母,不小心做了坏榜样
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错误:说的道理是这样,而做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儿。结果,无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做了父母,你们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有时,父母做的并不正确,相反却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 比...
发布时间:2006-04-10 -
谨防“隔辈亲”变为“隔辈溺”
民间有个说法叫“隔辈亲”,意思是老人对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比对子女更亲。“隔辈亲”属于人之常情,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多数可以同时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爱。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隔辈亲”很容易演变成“隔辈溺”即老人对孙辈的过分溺爱。笔者认为“隔辈溺”至少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曰“全程服务”。有些老人视孙辈为...
发布时间:2006-04-10 -
我渴望与父母一起做游戏
游戏玩耍是我的基本活动状态,在游戏中我观察、模仿、学习、创新和发展。与父母一起做游戏是我最高兴、最愿意做的事,我不仅能通过游戏学到本领,还能增进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感情。 行为描述 珍珍是个调皮的小宝贝,让她拿杯子喝水,她不感兴趣,到洗澡时,却拿起舀水的杯子一个劲儿喝洗澡水,一边喝还一边笑,不让她喝就哭闹,打她吧,洗澡就乱得...
发布时间:2006-04-10 -
独生子女的培养方略
据《文汇报》报道:我国自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一度曾由于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以及有些独生子女在行为上和性格上表现出了某种特异性,人们对独生子女的前途十分担忧,并有过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说法,认为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担忧他们成为“被抱大的一代”、“被宠坏的一代”,担忧他们无法托起明日的世界。...
发布时间:2006-04-10 -
您的家庭环境适合孩子成长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生存环境,绿色为现代人所向往。绿色代表着健康,绿色代表着时尚。父母们在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同时,可否想到您的小宝宝的生存环境
发布时间:2006-04-10 -
注意力教育很重要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这里是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验。 一、表扬为主,激发自信心。 培养自信是提高注意力的重要手段,自信心强的幼儿上进意识也比较强,他们大都能认真听老师讲课,以积极...
发布时间:2006-04-10 -
教育孩子的10个最佳时机
(一)生日时 对孩子来说,生日是最难忘而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生日赠言,既可是书面的,也可是口头的。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二)就餐时 就餐时,就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他(她)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 (三)交际时 应利用家庭交际的...
发布时间:2006-04-07 -
如何跳出对孩子发脾气的陷阱
当孩子又在恶作剧时,当你都催了10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你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你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发布时间:2006-04-07 -
孩子为何会“弄反”?
孩子经常会将数字或字母写反,汉字的左右偏旁也会颠倒,如将b写成d,p经常写成q或者将f和t搞混。家长为此非常担心,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发现,4岁之前的孩子,发生左右不分,将数字和字母颠倒书写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此年龄的儿童不善于辨别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 到了七八岁,儿童对于图形和字符空间位置的辨别能力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很少会犯颠...
发布时间:2006-04-07 -
孩子的短处不能护
下午,放学的时候,老师与文浩奶奶说:“这几天孩子的表现不是很好,经常和别的小朋友打架,希望你们父母在家也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可老师的话还没讲完,文浩奶奶立刻不干了,说:“马文浩在家很好,只不过顽皮了一些……”接下来就说了一大堆孩子如何聪明,如何肯动脑筋。 现在,有些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把孩子看得特别珍贵,养得...
发布时间:2006-04-07 -
父母最不该说的九句话
1. “揍死你!” 很不幸,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揍死你!” “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
发布时间:2006-04-07 -
不要揭穿孩子的“小秘密”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智能的开发非常有益。然而,亲子之间的交流往往并不像父母想的那样简单,其中无法和谐相处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对孩子做了超“规范”的行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等,一旦被孩子发现,对父母的不信任就会增加。 孩子在处理现实面临的困境时,总会寻找一个他人不知道的“秘密”,来保持内心的平衡。这个秘密...
发布时间:2006-04-07 -
10条一定要打破的规矩
每位父母都知道教育孩子遵守规矩十分重要, 然而有一些规矩实在有些过时,是该打碎的时候了。 父母每天必做的“功课”包括督促小家伙按时上床,保证每餐的营养全面以及教育孩子品德高尚……谁都知道,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宝宝。 但是,我们的问题在于:到底怎么才算是完美的孩子呢?要知道,有些时候,偶尔踩线...
发布时间:2006-04-07 -
解决家长唠叨的五大策略
策略一:学会尊重孩子,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父母这时就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他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比如,谈话时孩子低头不语,往往是感到委屈或产生抵触等心理的表现,而抽抽答答...
发布时间:2006-04-07 -
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好习惯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亲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至关重要。”4月2日下午,全国首届莫愁新父母学校学术研讨会在江都市国际学校举行,面对数百位慕名而来的学生家长,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这样说。 “许多父母对孩子要求虽多,却不懂得或不够重视...
发布时间:2006-04-07 -
在原则面前我后退了一步
生活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对待孩子也没有必要谈固定的原则。我只在原则面前退了一小步,就看到了孩子脸上开心的笑容。做这样的妈妈,我感到无比幸福,当然,那是因为幸福着孩子的幸福。 随着女儿的渐渐长大,越来越发觉往日那个对我言听计从的小姑娘慢慢变得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见地,她不再跟在我身后亦步亦趋,而是往往朝着相反的方向跟我较劲...
发布时间:2006-04-06 -
家长该怎么指导孩子与人交往
几天前,记者的一个朋友向记者介绍,他自己上初中的儿子总是自我封闭,不像别的孩子那样生龙活虎的,并且也没有什么朋友。他担心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后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中小学生家长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知道该不该让孩子交际,也不知道该怎样指导孩子与人交往,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辽宁工学院文化传播系副教授郭...
发布时间:2006-04-06 -
培养孩子的消费责任
最新调查表明,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0~12岁的孩子年消费总额已超过50亿元。物质消费成了孩子基础道德严重失调的环节。 因此,家长应
发布时间:2006-04-05